新手機卡就被人注冊了微信抖音
“哎呀,我這剛買的手機卡怎么就顯示已經注冊了微信?”江蘇省如皋市長江鎮的龐大爺今年74歲了,最近剛學會使用微信就遇到了這樣的蹊蹺事。隨后,龐大爺的孫子再一查,不僅是微信,抖音、蘇寧、京東等熱門網絡平臺都顯示龐大爺已注冊,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想到樓道里關于防范手機詐騙的提醒宣傳,龐大爺趕緊向社區民警反映了問題。
公安機關詳細了解后發現,龐大爺買手機卡的如皋市某手機賣場經營部營業員薛某某很是可疑:當客戶前來辦理業務時,她總是借口手機卡要激活,將客戶手機拿去鼓搗好一會兒。
經過深入調查,薛某某供述,自己于今年1月被人拉進了一個微信群,從此發現了商機。該微信群里有人專門發布任務——手機賣場營業員在給客戶辦理手機卡時,先用客戶的身份證激活手機卡,然后把客戶的手機號碼發到微信任務群里,群里會有人利用這些手機號碼注冊各大網絡平臺的App,之后客戶新辦的手機號就會收到驗證碼,營業員再將這些驗證碼發到群里,等群里的管理員驗證通過并注冊好了,會在微信上私發紅包或者轉賬給營業員作為報酬。此后,薛某某又進入了幾個類似的微信群,發現每個微信群的報酬并不相同,從1元至22元不等,而且注冊的平臺不同,完成任務的獎勵也不同。
隨著薛某某經驗越來越豐富,竊取客戶信息也越來越得心應手,逐漸總結出不容易被發現的“訣竅”——針對多手機用戶和老年人。短短幾個月,薛某某就竊取了上百個客戶信息,注冊了近千個平臺,獲利近萬元。7月6日,公安機關對薛某某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一案立案偵查。8月30日,該案被移送如皋市檢察院審查起訴。該院公益訴訟檢察團隊了解到相關案情,審查后認為,薛某某非法竊取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進行牟利,導致消費者不僅無法自己正常享受平臺的便利,還要受到“垃圾信息”騷擾,除了讓薛某某承擔刑事責任以外,還應當讓其承擔民事責任。
10月25日,如皋市檢察院依法向法院提起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要求薛某某賠償公益損失。據悉,這也是南通首例個人信息公益訴訟案例。
責任編輯:張建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