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流奔涌在鄉村——天元區筑牢底線、深化改革惠農側記
日期:2025-08-20 22:22 來源:株洲新聞網
株洲日報全媒體記者/楊如通訊員/張舟
在湘江畔的天元區鄉村,一股股蓬勃的生機正在田野間涌動。今年以來,天元區農業農村局對準農民的“急難愁盼”,在鞏固脫貧成果上“下功夫”,在深化農村改革中“啃硬骨頭”,在環境整治提升上“見真章實效”,在規范鄉村治理中“守公平正義”,一樁樁、一件件帶著溫度的民生實事,如春風化雨,滋養著這片土地,也悄然改變著村民的生活,一幅承載著鄉愁、躍動著活力的和美鄉村畫卷正徐徐鋪展。


湖南農業大學老科協專家在天元區的田間地頭指導種植戶種植蔬菜。記者/楊如攝
動態監測+“一戶一策”,筑牢返貧“防火墻”
防止返貧,貴在精準,重在長效。雷打石鎮的張大爺,今年初因一場大病,家庭經濟驟然緊張。區防返貧監測系統及時捕捉到這一風險點,鎮村干部迅速上門核實,將其納入監測范圍。根據“一戶一策”幫扶方案,不僅落實了醫療救助政策,還開展結對幫扶。“政府這么關心我們,心里踏實了。”張大爺感激地說。
這正是天元區筑牢防返貧防線的生動縮影。依托全國防返貧監測信息系統,上半年該區共排查風險點125個,精準鎖定570戶1447名監測對象。通過“結對幫扶+結對聯系”的“雙保險”機制,因戶施策制定幫扶計劃。上半年成功消除風險283戶806人,累計消除風險540戶1404人。同時,“雨露計劃”助學補助精準滴灌,已發春季補助23人次共3.45萬元,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點亮希望之光。
改革添動能,激活鄉村“一池春水”
改革是源頭活水,激發著鄉村內生動力。
“聽說土地承包期又要延長了,這下可以安心投入了!”在第二輪土地延包試點動員大會上,種糧大戶們滿臉期待。今年,天元區在去年整村試點基礎上,大膽擴面試點范圍,覆蓋雷打石鎮全域及馬家河街道金龍社區、群豐鎮白蓮社區和三門鎮湖田村。一場旨在穩定農民土地承包權、釋放土地活力的改革正全面鋪開。
“真沒想到這么快就批下來了!”村民劉大哥拿著剛獲批的農村建房許可證,開心不已。這得益于《株洲市天元區高效辦成農村建房“一件事”工作方案(試行)》的出臺,通過優化流程、線上線下并行,明確受理后16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切實解決了農民建房“跑斷腿”的難題。同時,針對農村違法違規建房問題,一場全面的摸底排查整治也正在進行中,鄉村建房更加規范。
改革紅利,還體現在織密民生保障網、提升生產效益上。“政府還專門給我們困難戶加了醫療救助托底,心里踏實多了。”三門鎮李大姐所說的,正是天元區推出的政府救助險和特色農險,其中政府救助險保費8.5元/人,全部由政府買單,覆蓋農村居民自然災害、意外身故傷殘、重大疾病等6大風險,個人最高可獲賠5萬元,還特別為五保戶、低保戶、監測戶等困難群體,增設意外醫療、疾病醫療救助托底條款,構筑起防止因病因災返貧的堅實防線。
同時,技術賦能到田頭,天元區農業農村局持續邀請湖南農大老科協及市農科所專家,為種植戶提供“點單式”服務,將良種良法送到農戶手中,提高生產效益。
“凈美”行動齊發力,鄉村蝶變展新顏
“以前污水到處流,現在處理干凈了,房前屋后清爽多了!”栗雨街道陳大爺對新建的污水處理設施贊不絕口。這正是天元區大力整治農村人居環境的縮影。上半年,天元區在栗雨街道、群豐鎮、雷打石鎮、三門鎮等地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有效解決污水橫流、垃圾亂扔問題。同時,重點推進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在農田安裝太陽能殺蟲燈,完成水肥一體化主管焊接……這套源頭治理的“組合拳”,有效減少了農業污染排放,守護著鄉村的碧水清流。
暢通的血脈是鄉村活力的源泉。天元區力爭全年整修山塘128口等目標,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未來的天元鄉村,將因基礎設施的完善而更具活力、更顯魅力。
“三資”陽光監管,守護鄉村“錢袋子”
管好農村集體的資金、資產、資源(“三資”)就是守護農民的切身利益。天元區重拳出擊,開展專項整治:全面“清家底”,對全區59個涉農村的三資資產進行清查,通過交叉檢查和“回頭看”深挖問題并整改;嚴管“惠農錢”,成立工作專班,對涉及15個區直部門、92個項目的“一卡通”系統惠農惠民補貼資金進行清查,確保每一份集體資金和惠民補貼都在陽光下運行,真正惠及于民。
從精準幫扶的溫暖傳遞,到深化改革的活力迸發;從人居環境的美化蝶變,到集體“三資”的陽光監管,天元區始終將提升農民福祉作為“三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幸福圖景正變得清晰可感。
責任編輯:王健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