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綠 白鷺入畫
日期:2025-09-16 21:12 來源:金臺資訊
秋日的浩然河畔,數十只白鷺時而掠過如鏡的水面,時而棲于岸邊。日前,筆者在湖北省襄陽東津新區看到了這一生態畫卷。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群“環境監測師”成為城市新中心的“???rdquo;,反映了東津新區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白鷺對棲息地水質、空氣的要求極為嚴苛。近年來,東津新區以系統思維統籌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探索出一條具有示范意義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在藍天保衛戰中,東津新區構建起立體化防治體系:通過非道路移動機械100%達標抽檢從源頭控污;創新采用“智能監控+網格巡查”模式,使秸稈焚燒火點數量同比下降50%;357家餐飲單位油煙凈化裝置全覆蓋,配合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機制,讓藍天成為常態。應對重污染天氣期間,該區強化科學會商和應急聯動,依托視頻監控、用電監控等科技手段,確保企業“一廠一策”減排措施落實到位。
碧水保衛戰聚焦漢江流域治理。52處漢江入江排污口全部實現“一口一檔”“一口一策”,并納入國家信息化監管平臺。通過建立雨洪排口動態監測網絡,確保“水清岸綠”不是臨時成績單,而是長效生態屏障。
生態環境保護是全域整體的系統工程,東津新區將治理延伸至土壤,通過創建“無廢城市”,開展“無廢社區”“無廢學校”“無廢企業”系列宣傳,讓垃圾分類和綠色生活方式逐漸深入人心。此外,東津新區對農村環境整治持續加大投入,目前,已完成多個村的環境整治、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將生態治理向“最后一公里”延伸。
“白鷺是出了名的‘環境監測師’,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天然丈量者’。它們的翩躚身影,正是東津新區生態治理成效的生動注腳。”談及生態建設進展,東津新區生態環境分局負責人坦言,當前生態改善成果來之不易,但生態文明建設沒有“終點線”,只有“進行時”。襄陽東津新區將通過12345熱線、城運平臺收集問題,始終以系統思維深化環境治理,持續守好藍天、護好碧水、保住凈土,以生態之美筑牢城市發展根基,以環境之優為城市新中心的蓬勃崛起注入持久動能。(朱科、毛陳宇、馮琛雅、朱斌)
秋日的浩然河畔,數十只白鷺時而掠過如鏡的水面,時而棲于岸邊。日前,筆者在湖北省襄陽東津新區看到了這一生態畫卷。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這群“環境監測師”成為城市新中心的“常客”,反映了東津新區生態環境顯著改善。 白鷺對棲息地水質、空氣的要求極為嚴苛。近年來,東津新區以系統思維統籌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探索出一條具有示范意義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在藍天保衛戰中,東津新區構建起立體化防治體系:通過非道路移動機械100%達標抽檢從源頭控污;創新采用“智能監控+網格巡查”模式,使秸稈焚燒火點數量同比下降50%;357家餐飲單位油煙凈化裝置全覆蓋,配合重污染天氣應急聯動機制,讓藍天成為常態。應對重污染天氣期間,該區強化科學會商和應急聯動,依托視頻監控、用電監控等科技手段,確保企業“一廠一策”減排措施落實到位。 碧水保衛戰聚焦漢江流域治理。52處漢江入江排污口全部實現“一口一檔”“一口一策”,并納入國家信息化監管平臺。通過建立雨洪排口動態監測網絡,確保“水清岸綠”不是臨時成績單,而是長效生態屏障。 生態環境保護是全域整體的系統工程,東津新區將治理延伸至土壤,通過創建“無廢城市”,開展“無廢社區”“無廢學校”“無廢企業”系列宣傳,讓垃圾分類和綠色生活方式逐漸深入人心。此外,東津新區對農村環境整治持續加大投入,目前,已完成多個村的環境整治、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將生態治理向“最后一公里”延伸。 “白鷺是出了名的‘環境監測師’,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天然丈量者’。它們的翩躚身影,正是東津新區生態治理成效的生動注腳。”談及生態建設進展,東津新區生態環境分局負責人坦言,當前生態改善成果來之不易,但生態文明建設沒有“終點線”,只有“進行時”。襄陽東津新區將通過12345熱線、城運平臺收集問題,始終以系統思維深化環境治理,持續守好藍天、護好碧水、保住凈土,以生態之美筑牢城市發展根基,以環境之優為城市新中心的蓬勃崛起注入持久動能。(朱科、毛陳宇、馮琛雅、朱斌)
責任編輯:王健
上一篇:生態保護有力度 惠民富民有溫度
下一篇:沒有了

當前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