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革命英雄 傳承紅色精神——129師(含中原野戰軍)后代慰問暨抗戰勝利80周年活動在京舉行
日期:2025-03-12 19:17 來源:中國新媒體信息網
中國新媒體信息網訊(陳圓圓)3月9日下午,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團史研究院、中國商業企業管理協會等單位共同主辦的“致敬革命英雄、傳承紅色精神——129師(含中原野戰軍)后代慰問暨抗戰勝利80周年活動”在工信部城中園賓館圓滿落幕。此次活動旨在通過豐富多彩的討論會的方式,全面、深入地展現129師(含中原野戰軍)革命英雄暨抗戰勝利80周年,并通過紅色故事講述,回顧黨的奮斗歷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發愛國情懷,讓更多人銘記那段歷史,傳承紅色基因,讓這些為國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貢獻的老英雄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與尊重。這種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激勵著中國人民在新時代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同時,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有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警示人們銘記歷史、珍惜和平、團結奮進、追求卓越,堅定廣大人民群眾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心與決心。


活動現場氣氛熱烈,來自全國各地129師英雄后代暨抗戰英雄將領后代、歷史學者、紅色企業家齊聚一堂,一起掀開時光的扉頁,重溫中國人民那段不屈不撓的抗戰歷史。北京新四軍研究會第一副會長、中國保利三利公司原總經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子恢之子鄧運,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團史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央和國家機關金融人才工委書記、國家金融人才服務中心主任張忻良,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團史研究院特邀顧問、中國商業企業管理協會會長、副部級領導劉育才的委托人張杰,中國國家特型演藝協會副主席、中國五十六朵花歌舞總團高級顧問、鄧小平特型演員陳沈予及夫人李航,安徽省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安徽金寨干部學院原副院長胡遵遠,安徽省金寨縣文物局紅色文物管理中心主任陳波,八路軍129師紀念館副館長申利芳,上黨戰役指揮部北天河舊址、山西省長治市上黨區北天河村黨支部書記賈聰慧、副書記李玲芳、講解員殷蘇紅、上黨區北天河包村干部宋銀花等一行4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重慶涪陵研究會副會長戎斌,原北京市豐臺區副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團史研究院秘書長魯沂,國家金融人才服務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團史研究院執行秘書長陳玉榮,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融媒體中心副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研究員楊李穎,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后代、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團史研究院副秘書長李永忠,閩師大研究員、西南服務團團史研究院研究員、福建陳氏歷史名人研究會副理事長、東南服務團后代陳永德,祖輩爺爺第一野戰軍晉察冀野戰軍抗戰老兵(中共)、父親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共)、北京民革黨員,支部委員、中國銀行保險業務經理、北京青年人力資源協會秘書長謝峰,今日頭條特稿主編、129師二野重機槍連連長之孫布鵬程、之曾孫布鐵威,北京中工聞道文化有限公司、129師二野冀南二縱隊五旅十四團二營重機槍連任排長的暴士彬之孫布朋印等40余人參加了本次座談會。
首先,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團史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央和國家機關金融人才工委書記、國家金融人才服務中心主任張忻良代表單位出席并致歡迎辭。

張忻良執行院長在致歡迎辭時指出,“80年前,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踐踏我國大好河山,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危險。在那生死存亡的關頭,中國共產黨挺身而出,領導全國軍民奮起抵抗。129師作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之一,在劉伯承、鄧小平的率領下,挺進太行山區,開辟了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為抗擊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們以太行山為依托,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游擊戰爭,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振奮了全國人民的抗戰信心。在那艱苦的歲月里,129師的將士們吃的是粗糧,住的是簡陋的窯洞,但他們毫不畏懼,以頑強的毅力和堅定的信念,與敵人進行了殊死搏斗。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鑄就了偉大的‘一二九精神’。抗戰勝利后,129師的部隊又改編為中原野戰軍,繼續為新中國的誕生而浴血奮戰。在解放戰爭中,中原野戰軍轉戰大江南北,參加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一系列重大戰役,為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展現了人民軍隊的威武之師、文明之師的光輝形象。”張忻良還強調指出:“今天,我們作為129師(含中原野戰軍)的后代,站在這片曾經灑滿先輩熱血的土地上,心中充滿了對先輩們的敬仰和懷念之情。我們深知,今天的和平與幸福是先輩們用生命換來的,我們不能忘記那段血與火的歷史,不能忘記先輩們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先輩們的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讓‘一二九’精神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芒”。


北京新四軍研究會第一副會長、中國保利三利公司原總經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子恢之子鄧運在講話中指出,“2025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重要節點。在這個意義深遠的時刻,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團史研究院等單位舉辦這樣一場獨具匠心的紀念活動,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也昭示出光輝的未來。80年過去了,如今,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無數的犧牲不能忘,曾經的苦難不敢忘。讓我們一起致敬129師和抗戰中的英雄兒女,致敬這場永不妥協的偉大抗爭,在各自的崗位上努力工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安徽省文史研究館特約研究員、安徽金寨干部學院原副院長胡遵遠在座談中首先向大家介紹了金寨縣的來歷,然后緊緊圍繞“為什么把金寨稱為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這兩個問題,向大家介紹了金寨早期黨組織的建立、武裝起義的經過、革命根據地的創立和紅軍隊伍的誕生等有關紅色歷史。同時他還緊緊圍繞“大別山精神”這個中心話題,重點向大家介紹了大別山精神的科學內涵、大別山精神的研究歷程和大別山精神的多維表述,并對這種多維表述現象進行了認真的分析。胡遵遠說,其實,大別山精神的表述語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找準它的核心要義,更重要的是如何繼承與傳承、踐行和弘揚偉大的大別山精神。


八路軍129師紀念館副館長申利芳在座談中,主要向大家重點分享了八路軍一二九師紀念館在發展紅色旅游過程中的經驗做法和成效,并強調指出:“”紅色革命文化是涉縣的根與魂,更是推動當地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目前,太行紅河谷旅游經濟帶正在加速推進,依托八路軍一二九師紀念館,涉縣將通過優化布局、整合資源、文旅融合、創新業態,打造全國知名的紅色主題深度體驗旅游區,逐步實現從‘點燃’精神到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接力,努力形成帶動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產業跨越發展的新標桿、新典范”。


山西省長治市上黨戰役陳列館講解員殷中蘇在座談中,向大家詳細地介紹了紅色歷史上黨戰役,仿佛讓大家重新回到那段戰火紛飛的戰斗歲月,內心切實感受到軍民魚水情的真正內涵,一幕幕震撼人心的英雄事跡,讓每一位參加本次活動的人員都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政治洗禮和黨性教育。


中國國家特型演藝協會副主席、中國五十六朵花歌舞總團高級顧問、鄧小平特型演員陳沈矛在座談中,用鄧小平同志所講的四川話,向大家講述了1944年11月鄧小平同志在黎城縣南委泉村舉行的太行區首屆殺敵英雄和勞動英雄大會上說:“科學的力量是很大的。以改良種子一項來說,金皇后玉米明年可以普及,加上谷子、麥子好種的傳播,預期兩三年后,太行山每年可多打100萬石以上的糧食,今后主要是深耕細作,更需要使經驗和科學結合起來。”在赤岸村生活期間,鄧小平經常虛心向當地農民請教農業種植及一些土經驗,倡導部隊拿起槍桿能打仗,拿起鋤頭種好地。他親自挑選了30多個優良品種,加以推廣,如五葉北瓜,60天玉米,早稻等,還親手將金皇后玉米和西紅柿種植在涉縣的農田里。1940年以前,涉縣婦女紡花都是用手捻,勞動強度大且效率不高。根據鄧小平的指示,縣政府決定推廣使用紡花車,還舉辦了木工培訓班,專門學制紡花車。車子有了,鄧小平又協調從延安請來女同志當老師,先教各村的婦救會主任學,婦救會主任再教各村婦女學。這一技術的推廣,給駐地人民帶來了大收益。婦女紡花由原來日捻1兩,提高到日紡3兩,快者可紡到半斤,能掙1斤小米,可維持3口之家的生計。鄧小平同志在太行山的經濟建設中,把科學技術的應用擺在自己的工作日程上,使科學為根據地的工農業生產發揮了巨大作用。如今,回眸鄧小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論斷的形成,不是偶然的,而是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太行山,就得到了早期的實踐和證明。同時,陳沈矛先生還在座談中強調指出:“鄧小平同志在太行山有兩個突出的歷史貢獻:一是根據地建設,二是軍隊建設。根據地建設除建立完善了黨委行政領導體系,更關鍵的是搞活了根據地的經濟。以金融建設為例。當時貨幣發行混亂,他就大膽提出讓根據地自辦銀行發行貨幣,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提出貨幣流通的原則是‘只要能把群眾的事辦成就行’。在軍隊建設上,他特別注意收編、改編抗日武裝力量,擴大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數量和質量。從赤岸村到整個晉冀魯豫根據地,從第129師到劉鄧大軍,從紅軍改編時的不足萬人,到抗戰勝利時的30萬雄師勁旅,鄧小平不單是從軍事上執行了黨中央的抗日游擊戰爭方針,更是從思想政治及組織上積極培養了八路軍的許多優秀指戰員和地方黨組織干部。如今偉人已去,但他為民族解放、改革開放立下的豐功偉績,中國人民永世不忘。”
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后代、原北京市豐臺區副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團史研究院秘書長魯沂,今日頭條特稿主編、129師二野重機槍連連長之孫布鵬程、之曾孫布鐵威,北京中工聞道文化有限公司、129師二野冀南二縱隊五旅十四團二營重機槍連任排長的暴士彬之孫布朋印,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后代、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團史研究院副秘書長李永忠,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重慶涪陵研究會副會長戎斌等,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融媒體中心副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研究員楊李穎,閩師大研究員、西南服務團團史研究院研究員、福建陳氏歷史名人研究會副理事長陳永德,祖輩爺爺第一野戰軍晉察冀野戰軍抗戰老兵(中共)、父親北京市人大代表(中共)、北京民革黨員,支部委員、中國銀行保險業務經理、北京青年人力資源協會秘書長謝峰等,也都在參加本次會議的同時發表了精彩講話和演講。最后,全體參會人員合影,張忻良執行院長做總結發言,會議結束。
總之,此次宣講活動,不僅是一次紅色文化的傳承,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禮,更激勵所有與會同志和紅色企業家朋友在新時代繼承和發揚革命精神,勇敢擔當、積極作為。大家紛紛表示,將以更加強烈的責任感投身于社會建設中,向新而行,向高攀登,在新時代的大潮中奮勇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智慧與力量。
責任編輯:王健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