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母
日期:2025-09-18 22:45 來源:中國新媒體信息網
祖母祖籍驥村嚴家,離我們舊館不遠。她的父親很早就去蘇州、吳江一帶闖蕩,最后在盛澤開了家南貨店,生意不錯,全家就在那里安頓下來。她在家排行老二,父母視她為掌上明珠,從小有丫鬟服侍。安逸的生活卻把她的婚姻給耽誤了,直到二十多歲才經人介紹與我祖父成婚。祖父是位郎中先生,先前有過兩段短暫的婚姻,前一段還未成婚,未婚妻就因病去世,第二次雖然拜堂成了親,但不到半年,新娘子也因病離了人間。所以,我的祖父直到二十七、八歲,還未成家。我祖母來后,家才像家,慢慢興旺起來。
但是,剛開始時,村上的人都不看好我的祖母。家里有一畝八分田、地,祖父行醫為業,基本上不去田、地上干活,所以,好多人為我家擔心起來,這些田地,還有家務將來靠誰來打理?
祖母是個十分要強的人,很有志氣,婚后便跟著公公婆婆學習勞作,她常頭頂一塊毛巾、邁著一雙小腳整天在地里干活。幾年后,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家里家外被她收拾得整整齊齊。除了一畝多水田請人幫忙外,像摘茶葉、種蔬菜、鋤草施肥這些地上的農活都是她干的。村里人至今還說,你奶奶真不簡單!
在我的心目中,祖母除了勤勞,還有就特別善良。
有一個冬天的晚上,躺在祖母床上熟睡的姐姐和我,被祖母叫醒。原來母親從打稻的場地上回來,帶來了半碗肉粒白米飯。當時生產隊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凡參加打夜稻的社員想吃“碰東”,隊里就免費供應燒飯的柴和米。我們醒來的時候,母親正在對祖母說:“媽,您先自己吃,然后給他們倆喂兩口就好了。”祖母回答道:“我才不要吃呢,晚上吃東西,肚子會不舒服的。”于是,我和姐姐兩個你一口,我一口的,很快就吃光了半碗肉飯。祖母給我們擦嘴巴時,我們還不大愿意呢,眼睛牢牢的盯住那個空碗。重新躺下后,我問祖母:“晚上吃了東西后,果真會肚子不舒服嗎?”祖母笑了笑,輕輕的在我頭上拍了一下,說聲“睡吧”,就吹滅了煤油燈。
東鄉有個挑貨郎擔的老沈,個子矮矮的,皮膚黝黑,吆喝著“換糖、換女(針)線”,一年至少來我們村里三、四次。他一來,總要在我家的黃楊樹下停留一段時間,順便歇腳、拉家常,并做做生意。祖母每次都要給他泡一碗熏豆茶,就像招待客人一樣。老沈的貨郎擔是一對陳舊的竹蔀,里面裝的都是從各個村莊收來的舊貨。兩只竹蔀上面各放一個方形的木框,沿口比竹蔀口稍大,其中一個揭開蓋后,里面是一塊自己制作的“尋糖”(麥芽糖)和“鍛糖”的工具,另一個上面是兩扇玻璃窗,透過玻璃可看到里面的針、線、頂箍、牛筋、紐扣等,都是女人們天天用的東西。老沈的商品只能用破舊的東西換,不能直接賣,這是“上面”規定了的。老沈一停下,老老小小就圍了過來。女人們大多愛貪小便宜,一堆破鞋子、破布頭講好了換多少東西,臨了總是纏著老沈再添一根針或一條糖。老沈這人脾氣好,好說話,每次都一一答應,然后,女人們就滿意的笑著散開了??墒?,祖母從來不跟老沈討價還價,說好多少就多少。我們問她,為什么不跟老沈多要一點?她卻說:“挑貨郎擔不容易呀,他每天挑著擔子要走幾十里路呢。”
祖母的節儉,在村里同樣是出了名的。從小嬌生慣養的富家小姐來我家后,不僅學會里里外外的操勞,而且學著家里人的樣子養成了喝完粥后,要把碗的內里舔一遍的習慣,直到九十三歲去世。鄉下有一種食物,既可當菜肴,也可當糧食,這就是蠶豆。祖母常對我們說:“蠶豆是經過冰雪的,我們要特別愛惜,吃蠶豆不能剝皮,要連著皮一起吃。”祖母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吃蠶豆,無論嫩的,還是老的,我們從來沒見她出過皮。
在我的心目中,祖母就是做人的標桿。勤勞、善良、節儉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財富,也是祖母教給我們的做人之道。我相信,具有這樣品德的人會立于不敗之地,不管到了哪里,他會贏得人們的尊敬和愛戴。(朱劍平)
責任編輯:王健
上一篇: 上饒廣信區旭日街道:老巷“逆生”聚人氣
下一篇:沒有了

當前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