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m id="nj43n"><p id="nj43n"></p></em> <em id="nj43n"><source id="nj43n"><dl id="nj43n"></dl></source></e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雄安| 香港| 澳門| 臺灣

          “典”亮我們的生活丨給見義勇為者“撐腰”

          日期:2021-03-30 22:23 來源:《中國人大》全媒體

          假如你走在路上,看到一名男子正在毆打一位女士,你沖上前去幫助那位被毆打的女士,卻因此受了傷,怎么辦?
          不怕!民法典中有規定,當事人在見義勇為時,如果權益受到侵犯,可以依法維權。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條規定,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又如,你走著走著,發現一位老人摔倒在你面前,你扶不扶?
          “扶?。‘斎灰?!尊老愛幼可是傳統美德,不扶你良心過得去嗎?”
          “慢著,要是扶了,后面好多麻煩事,他要我負責怎么辦?”
          不慌!民法典中有規定,見義勇為者可以免責。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沒錯!不用糾結“扶不扶”和“救不救”了。民法典中明確了侵權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責任,同時也明確了見義勇為者依法不承擔民事責任。
          簡單地說,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條和第一百八十四條解決了“救不救”和“扶不扶”的問題,給見義勇為者,給每一個心存善良、胸懷正義的人,吃了一顆“定心丸”。

          益都中心醫院新生兒科副護士長宮錦蕾
          2020年3月4日,山東濰坊,見義勇為的益都中心醫院新生兒科副護士長宮錦蕾(左)收到了志愿者送來的鮮花。攝影/人民視覺 王繼林
          日常生活中,見義勇為的事件時有發生,見義勇為的人成為了人們心中的英雄,但也有些人在見義勇為的過程中,合法權益遭受侵害,甚至救人不成反成了被告,一時間“老人倒地扶不扶、遇見小偷追不追、碰到搶劫管不管、人掉水里救不救”等引起了大眾熱議,人們對是否要見義勇為也產生了種種擔憂和顧慮。
          再加上,受助人將救助人告上法庭、救助人被判承擔賠償責任的事件,不時成為社會熱點新聞,似乎在傳遞“謹慎見義勇為、見義勇為會帶來損失甚至無盡煩惱”的聲音。因此,人們對見義勇為一直持謹慎的態度。而這些,也都考驗著公眾的良知和法度。
          “這些問題本來不應當成為社會熱點事件,但一方面因為當時法律規定確實還是比較模糊,另外人心有時候確實不一定像在陽光下這么明亮,所以民法典又被稱為給好人‘撐腰’的法律。”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民法典關于見義勇為的條款,再加上各地出臺的很多見義勇為的相關條例,這些法律法規合起來都是給好人“撐腰”,就是不允許“農夫和蛇”的故事在現實生活中上演,鼓勵好人在陽光之下,愿意并且勇敢地去做好事。
          正因如此,民法典關于見義勇為的條款又被稱為“好人條款”。有評論認為,“好人條款”意在為見義勇為者解除后顧之憂,為見義勇為的英雄送上了“護身符”。
          “民法典保護見義勇為,不再讓英雄流血又流淚。”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廳檢察官助理劉小艷解讀民法典關于見義勇為的條款時如是說。
          確實,民法典關于見義勇為的有關規定,就是要扭轉那種“見義勇為可能產生不良后果”的刻板印象,告訴人們遇到需要幫助的人,請伸出援手、放心地幫助他們,民法典會給見義勇為的人“撐腰”,讓英雄無需再因自己的熱心施救行為而擔驚受怕,做好事再無后顧之憂。當然,人們在見義勇為尤其是實施緊急救助行為時,還是應該注意救助的方式方法,盡量給自己和他人減少傷害。
          http://www.npc.gov.cn/npc/c30834/202009/ede81902bcbf4a2bab601ad3fb54e9ed/images/c606ebecf13d48efaeb347d8b04d1c55.jpg
              在江蘇省宿遷市,有一支由退伍軍人王愛東組建的見義勇為團隊——宿遷黃河志愿救援隊,他們值守在古黃河畔,被群眾譽為“生命守護者”。圖為2020年6月14日,救援隊隊員們在值班碼頭上訓練。攝影/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法律,不僅對社會行為進行規范,同時也引領著公眾的價值取向和社會風尚。
          “民法典中包括見義勇為條款在內的很多條款,無不體現了友善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弘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有關權威人士表示,民法典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其中的不少具體制度規范都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載體,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
          民法典的相關條款,對弘揚見義勇為精神,凝聚社會發展正能量有著積極作用。民法典的“好人條款”必將有利于在全社會營造崇尚見義勇為精神的良好氛圍,見義勇為也必將被作為公眾內心的道德堅守,讓中華民族和中華兒女永遠不失見義勇為的英雄本色。
          民法典相關規定
          第一百八十三條  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
          第一百八十四條  因自愿實施緊急救助行為造成受助人損害的,救助人不承擔民事責任。

          責任編輯:admin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河北廣宗:遠離毒品 “粽”享健康

          圖片新聞
          ?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