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m id="nj43n"><p id="nj43n"></p></em> <em id="nj43n"><source id="nj43n"><dl id="nj43n"></dl></source></e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雄安| 香港| 澳門| 臺灣

          四部委回應社會關切 民生細節 百姓福祉

          日期:2025-03-11 17:44 來源:中國青年報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最有“民生溫度”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今天舉行。兩個小時內,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四部委的主要負責人發布了一系列切實舉措,很快將惠及千家萬戶。

            “一老一小”是這場發布會聚焦的首個話題,也是民政工作發力的重點方向。“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民政工作)就要順應人民群眾的需求變化,逐步擴大相關民生保障政策覆蓋面,有序推進民政民生保障由兜底性、基礎性向普惠性發展。”民政部部長陸治原說。

            他用4個“轉變”說明這種變化,即保障對象從特定群體向更多需要幫助的群體轉變;服務內容從以物質保障為主,向物質救助、社會服務和精神關愛兼顧轉變;要素保障從主要依靠政府,向以政府為主導,積極發揮市場、社會等多方力量作用轉變;手段方式從傳統服務向數智化、標準化轉變。

            作為重點保障對象之一,“養老”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備受關注。會上發布了一個喜人的數據:我國居民的人均預期壽命已達79歲,比2023年提高了0.4歲。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這一變化也帶來了諸多挑戰,特別是“養老”。

            2024年12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對加快建設適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服務體系、更好保障老有所養作出頂層設計。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到“養老服務”,明確要“深化養老服務改革,制定促進銀發經濟發展的政策”。

            “深化養老服務改革,最終目的是讓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陸治原在會上介紹,我國將從加快健全城鄉三級養老服務網絡,貫通協調居家、社區、機構三類服務形態,分類推進養老機構改革等方面著力。

            關于健全城鄉三級養老服務網絡,陸治原說:“我們將在已有養老服務設施基礎上,推進在縣(區)一級健全綜合養老服務管理平臺,在鄉鎮(街道)一級健全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在村(社區)健全必要的養老服務站點,構建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形成‘一刻鐘養老服務圈’,為廣大老年人提供便捷的養老服務。”

            針對“一小”,陸治原在會上著重提到了困境兒童的福利保障。他說,一方面要完善各項保障政策,高質量做好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的養育保障;另一方面,要深化兒童福利機構改革,推進兒童福利機構“開門辦院”,發揮資源優勢,向社會上有需求的困境兒童提供委托照護、康復照料等服務。同時,還要健全流動兒童和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讓留守兒童不再孤單”。

            “現在家庭都很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長,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精神衛生服務的需求也在與日俱增。”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提到,兒科和精神衛生資源相對短缺,正是當前著力解決的醫療衛生服務過程中的結構性問題之一。

            數據顯示,全國有8000多所綜合醫院都能夠提供兒科的門診或者住院醫療服務,98%的縣醫院已經設置了兒科。在精神衛生服務方面,目前3000所左右的綜合醫院都可以提供精神衛生方面的診斷治療康復服務。

            “雖然98%的縣醫院已經設置了兒科,但是意味著還有1%-2%沒有兒科方面的服務能力。”雷海潮說,未來要著力提升這方面,對還沒有設置兒科的醫院,尤其是填補縣醫院的服務空白。

            另一個利好是,未來,老百姓在基層看病也將變得更方便。雷海潮透露,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正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對醫療衛生強基工程進行深入的謀劃。今年,該部委將進一步推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到2027年底,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基本實現全覆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是指在縣域范圍內把縣、鄉、村三級的資源和服務聯系起來。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再提高5元。雷海潮表示,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提至99元后,國家衛生健康委在優化服務內容、提升服務頻次、保障服務質量方面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他表示,未來醫療衛生強基工程的內容、范圍和力度方面可能還會有所加強、有所深化。

            就業是民生的頭等大事,也是本次舉措發布最多、最實的領域之一。今年應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222萬人,脫貧人口務工規模需要保持在3000萬以上,還有大量的農村轉移勞動力需要實現穩定就業。

            “就業總量壓力不減,結構性矛盾更加突出,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說,就業是家事,更是國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經濟增長5%左右的預期目標,體現了穩就業、惠民生的需要,明確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的就業目標,體現出更大力度穩定和擴大就業的要求。

            對于未來如何完善就業優先政策,王曉萍從五方面加以介紹,即推動構建就業友好型發展方式、組織實施就業支持計劃、有效提高人崗匹配效率、著力促進創業帶動就業、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

            在確保重點群體就業穩定方面,王曉萍介紹,人社部面向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將出臺新一輪支持政策,擴大“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項目人員數量等。面向脫貧人口等農民工,人社部將拓寬外出務工和就近就業渠道,強化勞務協作、打造勞務品牌,加強大齡農民工服務培訓支持力度,促進就業增收。面向就業困難人員,人社部將加強針對性援助幫扶,切實兜牢民生底線。

            “真金白銀”的支持也給到了技能人才。王曉萍說,從今年開始,我國將連續3年每年補貼職業技能培訓1000萬人次以上,“支持勞動者以一技之長創造美好前程”。這些補貼,將重點用于培訓最急需的群體,特別是農民工、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

            新的一年,房子依舊是老百姓關心的大事、要事,每個人都希望住上“好房子”。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在發布會現場表示,近期,住建部正在組織編制《好房子建設指南》,以及修訂《住宅項目規范》。他透露,《住宅項目規范》中有一項就是把住宅的層高標準提高至不低于3米。

            城市更新行動是提升住房品質的重要手段,讓老百姓在城市里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2019年,城市更新實施以來,已有28萬個老舊小區開工改造,1.2億人因此受益。

            未來,城市更新的受益者將變得越來越多。倪虹介紹,今年,住建部將加力實施城中村和危舊房改造。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舊小區都將納入改造范圍,因地制宜實施改造。同時,城中村改造項目也將在去年新增100萬套的基礎上,繼續擴大改造規模。倪虹說:“穩妥推進貨幣化安置,讓城中村的居民擁有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實現早入住、早安居。”

            城市燃氣、供水、排水等“生命線”工程關乎著城市的安全與韌性。為了守護好城市的“里子”和“良心”,住建部還將再建設改造15萬公里以上地下管線,完成1000個排水防澇重點項目建設。

          責任編輯:王健

          上一篇:2025年梅州十件民生實事出爐

          下一篇:沒有了

          圖片新聞
          ?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