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m id="nj43n"><p id="nj43n"></p></em> <em id="nj43n"><source id="nj43n"><dl id="nj43n"></dl></source></e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雄安| 香港| 澳門| 臺灣

          今年合肥“三農”工作怎么干?這場會議劃下重點—— 在希望的田野描繪新“豐”景

          日期:2025-04-03 16:03 來源:合肥日報

            2024年,糧食產量躍上新臺階,“三農”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25年,發展壯大農業新質生產力,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

            4月1日下午,市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總結盤點“三農”工作,分析當前形勢,部署今年重點工作,奮力推動合肥鄉村全面振興走在前、作示范。

            穩住“壓艙石”,行得萬里船。今年合肥“三農”工作怎么干?又有哪些新舉措?這場會議劃下重點。

            牢守“兩條底線”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有“兩條底線”。

            悠悠萬事,吃飯為大。其中一條底線是確保糧食安全。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部署2025年“三農”工作,排在首位的就是持續增強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

            2024年,合肥糧食總產近五年首次超300萬噸,同比增長1.2%;蔬菜產量首次超260萬噸,同比增長2.3%。

            產量再創新高,責任扛得更穩。然而,豐收并不代表可以“高枕無憂”。極端天氣、旱澇災害一旦發生,就是最大的“攔路虎”。

            保障糧食生產,須臾不可放松,對于合肥這樣一座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更是如此。今年,合肥目標明確:全年糧食產量穩定在300萬噸以上,打造“江淮糧倉”合肥示范區。

            穩產保供并非易事。在耕地資源總量有限的條件下,提單產成為必然選擇。

            今年,合肥將以穩面積、提單產、增效益為主攻方向,深入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探索高標準農田“規建管用”一體化模式,建成高標準農田40萬畝以上。

            另一條底線是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

            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最后一年,必須慎終如始、扎實做好這項工作。

            合肥將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健全動態幫扶機制,加強特困家庭動態篩查,及時發現、精準救助生活困難群眾,真正把小百分比的急難愁盼辦到百分之百。

            加速向“新”挺進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因地制宜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

            新興產業賽道上,合肥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打造農業強市,又當如何向“新”挺進?

            培育特色產業,是一大發力方向。近年來,合肥各地結合自身實際,干出不少成效。在肥東縣,以牌坊杭椒等為代表的優勢產業全產業鏈產值超200億元;肥西縣瞄準苗木花卉,市場化開展中國苗交會,累計交易額近6億元。

            借鑒發展戰新產業的成功經驗,合肥提出,以工業思維抓農業產業,研究實施新一輪農業特色產業集群培育行動。

            具體來說,將系統謀劃蔬菜、瓜果、糧油、畜禽、水產等產業布局,加快搶占寵物經濟、功能食品、苗木花卉、農業機器人等新興賽道,爭創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產業鏈條集群發展,產業空間集約布局。今年,合肥將以園區理念抓農業增效,支持五縣(市)加快創成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產業發展離不開經營主體。去年,合肥農產品加工產值邁上2000億元臺階,百億級農業產業化企業實現“零的突破”,新增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2家、總數全國第2。

            今年,在新目標引領下,合肥將堅持“內培外引”“壯大扶小”并行,構建國家、省級、市級農業龍頭企業梯次發展格局,健全“場轉社、社辦企、企升規、規上市”的梯度培育鏈條。

            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要靠科技賦能。合肥作為創新之城,在發展農業科技上有優勢,關鍵是將硬核科技轉化為農業發展的支撐力。

            當前,人工智能、低空科技等技術發展為農業生產帶來重大變革,合肥將搶抓機遇,圍繞“兩端”發力。

            一是研發端,將推進中科智慧農業谷、中國菌物谷等研發平臺建設,面向生物育種、農機裝備、綠色食品等重大需求,組織開展核心技術攻關。

            二是應用端,將開展農業新技術新產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范行動,新增數字農業工廠10個以上、推廣“四新”成果200項以上。

            持續深化改革

            對“三農”工作而言,改革一直是重頭戲。

            錢、地、人三要素是其改革的關鍵。今年,合肥的“三農”改革也將重點圍繞三要素展開。

            首先,錢從哪里來?

            財政資金自然是重要源頭,但加快項目建設仍需多元投入。這就要深化“鄉村投融資”改革。

            橫向上,整合涉農資金,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加大金融服務力度,撬動更多金融資金、社會投資。縱向上,搶抓政策機遇,結合國家“兩重”“專項債”項目申報,系統謀劃一批農村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項目,爭取更多政策資金。

            打好財政金融組合拳,“三農”工作也就有了底氣和實力。

            其次,地要怎么用?

            農村的土地主要包含三塊:承包地、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

            今年,承包地穩字當頭——二輪承包到期縣(市、區),要完成延長30年試點工作;宅基地盤活利用——支持農房翻建意愿強、使用權流轉前景好的村建設精品村;集體建設用地試點入市——全面摸排全市可入市地塊,做好零星地規整,適時推動入市。

            “三塊地”穩了、活了,農村最大的資源也就能發揮更大的效益。

            最后,如何引育人才?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去年,一大批大學生自發返鄉創業,種草莓、開民宿、辦農家樂,帶動村民就業增收。

            圍繞引得來、干得好、留得住,今年合肥將深入實施鄉村振興人才引育行動,開展電商直播、無人機飛手、農機操作等實用技術技能培訓,健全市縣鄉三級聯動的政策扶持體系,壯大新型職業農民和鄉村工匠隊伍。

            頭雁領航、群雁齊飛,一筆一畫將美好藍圖變成現實圖景。

            農村天地廣闊,農業大有可為。會議強調,要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各項任務落地見效,不斷開創合肥“三農”工作新局面。

            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合肥滿懷信心再出發。

            合肥日報-合新聞記者 孟祥齊 葛清政 劉全超

          責任編輯:王健

          上一篇:精量播種機,開啟科技播種新模式

          下一篇:沒有了

          圖片新聞
          ?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