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m id="nj43n"><p id="nj43n"></p></em> <em id="nj43n"><source id="nj43n"><dl id="nj43n"></dl></source></e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雄安| 香港| 澳門| 臺灣

          甘肅鎮原:黃土塬上繪新綠 生態惠民譜華章

          日期:2025-06-27 17:37 來源:央廣網

            仲夏時節的甘肅省鎮原縣,327國道兩側綠浪翻滾。驅車行駛其間,宛如穿梭在綠色畫廊之中。這片曾被水土流失困擾的黃土塬,如今正以80萬畝新造林和162平方公里流域治理的景象,融合生態與旅游,書寫著鎮原縣從生態修復邁向生態惠民、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

           
            鎮原縣生態良好(鎮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在鎮原縣殷家城鄉李園子村的山梁上,護林員李生龍感慨道:“10年前這里植被稀疏,如今連山風都帶著青草香,每一寸綠都值得珍惜。”李生龍守護的這片山林,正是鎮原縣生態巨變的縮影。
           
            生態建設的背后是制度創新。鎮原縣建立起覆蓋縣、鄉、村、組四級的林長體系,包括林長會議制度、信息公開制度等配套制度,還設立了市、縣、鄉、村林長公示牌,明確了各級林長的職責和任務,為鎮原縣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同時,鎮原縣遵循“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綠”的規劃理念,從多個環節入手,精心組織、嚴格把控,不僅注重造林綠化的每一個細節,還實行了“三包三定”制度,確保每一片新綠都能茁壯成長。目前,全縣已成功完成4.4萬畝的造林綠化任務,同時對1.5萬畝的草原進行了生態修復治理。
           
            “過去河道里堆滿垃圾,現在水清了,魚蝦也回來了。”在茹河岸邊,鎮原縣南川鄉河李村村民胡利民指著整治后的河岸說。

           
            鎮原縣吳家溝水庫(鎮原縣融媒體中心供圖)
           
            近年來,鎮原縣創新推行河長制,55個河湖頑疾在三級河長督辦下徹底解決。河道專項整治中,清理砂石料200余噸,修復采砂殘區9處,灘涂復墾百余畝,新栽的200余株樹苗在河岸迎風舒展。
           
            治河帶來的不僅是生態紅利。鎮原縣振泰礦產資源公司通過科學清淤疏浚,讓河道恢復自然生態功能的同時,探索出資源化利用的新路徑。河暢、水清、岸綠的生態廊道,正在轉化為惠及民生的旅游廊道。(張凡)

          責任編輯:王健

          上一篇: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譜區開展垃圾分類進社區 綠色宣傳入民心宣傳活動

          下一篇:沒有了

          圖片新聞
          ?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