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出臺36項措施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日期:2021-07-09 22:3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廣州增城白水寨景區。(資料圖) 增城區委宣傳部 供圖
中新網廣州7月9日電 (記者 程景偉)據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9日消息,《廣州市促進文化和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日前獲得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涉及十大任務和36項具體措施。
這十大任務分別是,打造文化和旅游特色品牌、推進文化和旅游新業態發展、促進“大文旅”融合發展、加大文化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做強文化和旅游裝備制造業、壯大文化和旅游市場主體、擴大文化和旅游消費、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游共建共享、加強文化和旅游國際交流合作、優化文化和旅游發展環境。
根據《措施》,廣州要培育“紅色文化”“嶺南文化”“海絲文化”和“創新文化”四大城市文化品牌。具體行動包括:建設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范區,推出一批紅色旅游精品線路;聯手佛山共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示范區,加快建設嶺南文化中心區;保護海絲文化遺跡,發揮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申遺牽頭城市作用,牽頭開展海絲專題研究,聯合香港、澳門等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城市共同推進申遺工作,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多元文化交流創新示范區;建設一批創新文化設施,推出一批以改革開放為主題的特色文化產品。
在推動文化和旅游進一步融合方面,《措施》提出廣州要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重點圍繞“一江兩岸三帶”等優質文旅資源,建設一批開放式旅游目的地、公共濱水游覽區、景區化的“綠道”“碧道”“云道”“南粵古驛道”,推出一批網紅打卡點和“最廣州”歷史文化旅游精品線路。
同時,《措施》強調廣州要推進文旅融合主題功能區發展,打造世界級文化地標和旅游目的地。例如,推進中共三大—農講所片區紅色景區板塊建設,建設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范區;推進廣州塔—花城廣場—琶醍片區文旅融合發展創新板塊建設,打造文旅融合發展創新示范區;推進黃埔古港—南海神廟海絲文化板塊、白鵝潭—太古倉—聚龍村—廣鋼遺跡近現代濱水工業文化創新板塊和花都—從化—增城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游板塊建設,加快北京路文化核心區、新河浦歷史文化街區、天河路商圈、漢溪長隆萬博商圈、西關文商旅風情區等文商旅融合發展,爭創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
此外,廣州提出要完善圖書館之城、博物館之城、文化館(站)服務體系建設,加快省“三館合一”項目和廣州文化館、美術館、粵劇院等一批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推進紅色文化設施、革命遺址保護建設,加大海絲文化場館建設力度。在推動文化和旅游新基建方面,要加快建設文化和旅游數據中心、廣州文化云平臺,完善文化和旅游產業“云、網、端”基礎設施建設。
根據《措施》,廣州要實施百億級企業培育行動,成立廣州文化發展集團。引進世界500強、全國30強文旅企業總部落戶廣州。到2025年,全市各類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達到300家,市級以上文化產業示范園區達到50家。
《措施》提出,要完善人文灣區合作機制,簡化港澳企業及個人來穗文旅活動審批程序,引入港澳優質文旅企業參與文旅項目建設。推動大灣區文化和旅游全面合作,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游合作區建設,建設大灣區影視后期制作中心,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遺產游徑建設,辦好“穗港澳青少年文化交流季”,參與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與香港互辦文化周,與澳門開展研學交流,推進資源共享、品牌共創、人才共育,構建粵港澳大灣區文旅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完)
責任編輯:王健
上一篇:汾陽市政協開展政協委員讀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