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嘉賓相聚北京論壇 共話“數智時代與文明共生”
新華社北京11月8日電(記者魏夢佳、肖博文)第22屆北京論壇11月7日至9日在北京舉行,來自全球36個國家和地區近400位嘉賓學者匯聚一堂,圍繞“數智時代與文明共生”的主題熱切交流,研討數智技術如何賦能全球治理與可持續發展,促進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
本屆論壇設置開幕式、主旨報告,以及十多場分論壇、專題論壇和海外論壇,內容涵蓋人工智能與和諧社會、AI時代的文史與古籍、數智時代的全球治理、數智技術驅動的醫學創新與多學科融合等多個話題。

圖為第22屆北京論壇現場。(受訪者供圖)
開幕式上,北京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龔旗煌表示,北京論壇自2004年創辦以來,始終以“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為宗旨,構建起跨地域、跨學科、跨文化、跨語言的學術共同體。
“面對數智浪潮帶來的深刻影響,大學應主動承擔文明傳承和創新的使命,以開放辦學開創文明交融新格局,以技術賦能搭建文明互鑒新平臺,以智慧育人肩負文明共生新使命。”他說。
哲學智慧啟迪人心,科學發現開拓眼界。論壇期間,人文思想與科技創新的交流碰撞深深吸引著觀眾,掌聲不時響起,人工智能成為熱議話題。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邁克爾·萊維特在演講。(受訪者供圖)
多個會場上,中外專家學者就人工智能對學術研究、教育、醫學、養老等多領域產生的深遠影響展開熱切討論,呼吁各國攜手應對技術風險,引導技術向善,進一步促進人文交流、文明互鑒。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邁克爾·萊維特表示,人類應將生物智能、文化智能、人工智能與個人智能這四大智能有機融合,共同構建平衡且富有人文關懷的未來。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校長施邁克在演講中警示數據濫用的風險,呼吁建立以人為本的監管框架,推動更緊密的人文交流。
北京論壇是由北京大學、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和韓國崔鐘賢學術院聯合主辦的國際性學術盛會,致力于推動全球人文社會科學和科技前沿問題的研究,促進世界的學術發展、社會進步和文明交流互鑒,迄今為止已有來自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7000多位國家政要和知名學者參加。
責任編輯:王健
下一篇:沒有了

當前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