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m id="nj43n"><p id="nj43n"></p></em> <em id="nj43n"><source id="nj43n"><dl id="nj43n"></dl></source></e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雄安| 香港| 澳門| 臺灣

          一臺醫療器械1600萬元的回扣,人們為何如此關注醫療反腐

          日期:2023-08-09 20:12 來源:澎湃新聞

          “醫藥代表不敢進醫院了”“醫院專家不敢趕場子了”……最近一段時間,醫療反腐掀起的風暴、形成的氣壓,體感明顯。不僅是醫療領域得到了震懾,整個輿論場都在熱議,各個網絡平臺上掛著和醫療反腐相關的熱搜。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全國公開通報被查的醫院書記、院長等主要領導已達168位,超過去年全年的兩倍。典型如云南省普洱市人民醫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楊文俊,一臺進口價1500萬元的醫療器械,醫院以3520萬元買入,楊文俊吃掉了1600萬元的回扣。回扣比原價都多,令人咋舌。

          那么,當人們在討論醫療反腐時,人們在關注什么,期待什么?

          江蘇省南京市,一家醫院里禁止醫藥代表進入診療區域的警示牌。視覺中國 資料圖

          江蘇省南京市,一家醫院里禁止醫藥代表進入診療區域的警示牌。視覺中國 資料圖

          擊中了“看病難、看病貴”的痛點

          這一波反腐行動之所以引發熱議,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醫療是直接和民生相關的領域,醫療腐敗所產生的不必要成本,最終還是落在了廣大民眾身上。

          醫療腐敗,不僅直接關系到民眾的身體健康,如劣質醫藥和器材,也是間接導致看病難、看病貴的一大因素,如價格虛高、過度醫療等。同時,這也不可避免地給醫?;鸬闹Ц稁磔^大壓力。人們對此有清晰的痛感,也因此對于醫療領域的反腐會有強烈的關注欲望。

          可以說,反腐治的是醫療領域的各種弊病,也是普通老百姓常年憂心的心病。

          需要指出的是,醫療反腐其實并不是最近幾天才突然開始的,幾乎年年都有強調和相關行動。那么這一波反腐,有何不同之處?

          今年的一系列醫療反腐行動,其實可以放到一個大局里去看:健康中國。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深化以公益性為導向的公立醫院改革”等重要部署。健康中國,首先要建立在醫療行業健康發展的基礎之上。

          尤其是公立醫院,本身就是公益性的,不能以盈利為目的,更不能讓“治病救命”這一民生剛需成為生財之道。而從這一波反腐成果來看,不少被揪出腐敗問題的醫院正是公立醫院,被立案調查的醫院負責人不少都有著公職身份,這就更刺激了大眾神經。

          近年來,國家醫保局進行的醫保談判不時引發大量關注,一些藥品被“靈魂砍價”之后贏得網友點贊,輿論場甚至有了“讓醫保局把價格打下來”的廣泛期待。這次,顯然很多人也在期望,通過這一波強力反腐,把虛高的醫藥價格和醫療費用“打下來”,這可能比那些醫保談判惠及面更廣。

          打掉吸附在醫療行業上的灰色利益鏈條,讓醫療資源得到更公正、更合理的配置,讓普通人不因腐敗“加價”吃不起藥、看不起病,這才是這場反腐風暴之下,人們翹首以盼的那朵云霓。

          一邊是“看病貴”,一邊是“高銷售費”

          在這一波醫療反腐浪潮中,除了具體的貪腐數據令人震驚,醫療行業的“高銷售費”現象,也讓人嘆為觀止。有媒體梳理發現,A股488家醫療企業在2022年總共花掉了3523億元的銷售費用,平均每家約為7.2億元。其中,有29家藥企的銷售費用占營業收入的比例超過50%。

          作為公益屬性很強的“科教文衛”之一,醫療行業居然成了一個“銷售驅動型”的行業,情何以堪?這所謂的銷售費用里,有多少是正兒八經的營銷,又有多少處于灰色地帶,變成利益輸送?

          須知,醫療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商品或服務,得病了就要去看,這是十分剛性的消費,而不得某種病的人也不太會關注某一塊的醫療。那么,這些銷售費都“銷”往哪里了?顯然,流向了醫療機構。但是醫療機構的采購是專業采購,理論上也不該注重宣傳,而是看產品功能,看醫院和患者的實際需求。

          有媒體調查分析,中國是仿制藥大國,產品同質化所帶來的激烈競爭,是中國醫藥企業銷售費用居高不下的一大原因。但悖論又來了:如果是處于買方市場,藥品和醫療器材不應該價格很低嗎?這和大眾感知不符。那些醫藥公司為何寧愿花錢“銷售”,卻不把價格降一降?

          一個健康的醫療市場,應該是誰的產品和服務質量好,誰的價格更優惠、性價比更高,才會更有市場。所謂高銷售費產生高銷量,這更符合生活日用品的市場邏輯。所以,根本還是在于,醫療采購市場不夠透明、公正,在專業壁壘的遮掩下,往往使得權力在當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

          有媒體采訪的行業人士道出了一個潛規則:“行業基本都是54321的返點模式”,也就是說,一款產品進院,利潤為200萬元,職務較高的負責人能拿到10萬元,后面依次遞減。一家醫療器械代理商的內部人士更是直言,“所謂的學術會議太多了,就是為了圈錢,供應商也苦不堪言。”

          所以,醫療腐敗和其他領域的腐敗并沒有本質區別,都是借由權力產生利益交換。

          凈化市場,還需借助民間和專業監督

          不受監督的權力,往往導致腐敗。以普洱市人民醫院的腐敗窩案為例,那起回扣高達1600萬元的采購,院領導班子其他成員明確反對,但院長楊文俊執意購買并最終達成。而在楊文俊影響下,該醫院中層干部上行下效、各自盤算,紛紛利用手中權力非法牟利。

          說到底,若想鏟除醫療腐敗的土壤,還是要管住權力,改變醫療行業缺乏透明度和行業內部監督的現狀。一家醫院,為什么領導班子的其他成員明確反對,院長卻依然可以高價購入、吃掉回扣?如果“院內監督”不夠,那不妨引入民間監督。

          雖然對于普通民眾來說,他們根本看不出來那些醫療設備好不好、值不值,但是不懂可以問,如果信息公開充分,他們至少可以質疑,將問題拋給社會輿論。而網友里總有專業人士,他們總能看出門道、發現疑點和線索,從而及時監測到腐敗行為。

          當然,面對如此廣度、深度和力度的反腐,也有一些聲音表示,這會不會影響相關企業經營?

          不可否認,重拳反腐之下,一些企業尤其是上市企業,短期內確實會出現經營波動。如7月3日,醫療衛生信息化龍頭企業衛寧健康披露,公司實控人、董事長周煒因涉嫌行賄罪被立案調查,當日股價跌停;7月31日,賽倫生物披露,公司董事長范志和涉嫌職務犯罪被立案調查,當日股價跌11.53%。

          然而,還是要深刻認識到,反腐是治病救人,也是“治病救企”。從更長遠處來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有利于企業丟掉“帶金銷售”的包袱,輕裝上陣,把更充裕的資金用在研發和提升產品質量上,反而有利于醫療行業的自凈和健康發展,更會產生提質降本的效果,最終造福社會。

          責任編輯:王健

          上一篇:吉林舒蘭市委書記:不舍晝夜搶通基礎設施,盡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下一篇:貴州省紀委監委:深入開展醫藥行業全領域、全鏈條、全覆蓋的系統治理

          圖片新聞
          ?
          亚洲一区二区免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