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群眾 南通努力破解百姓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
日期:2025-10-30 19:25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南通10月30日消息(記者楊夢奎)“小泯溝內散落著十幾個油漆桶。”南通市海門區“環保老舅媽”工作室成員施紅琴發現后,立即上報線索,最終全部清理干凈。
10月30日,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海門區生態環境局局長劉華軍告訴記者,“環保老舅媽”憑借“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成為基層環境治理的“千里眼”“順風耳”。


發布會現場(央廣網記者楊夢奎攝)
當前,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如何解決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也成為生態環境部門致力于解決的關鍵議題。
“創新基層調解模式,探索群眾自治,積極促進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解。”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執法監督處處長蔣軍介紹,南通目前逐步形成了“五個一”工作模式(即:一套科學的信訪工作機制、一支精干的信訪專業隊伍、一個完備的信訪辦理程序、一個高效的信訪信息平臺、一套聯動的信訪攻堅體系),努力實現群眾身邊生態環境問題的早發現、早處置,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提升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他介紹,通州區成立的“環境信訪村居調解室”,充分發揮群眾基礎好、社會威望高的鄉賢資源優勢,共同參與環境信訪矛盾調解,既解法結、又解心結。海門區打造的“環保老舅媽工作室”工作品牌,搭建“圍爐夜話”聽民意平臺,充分傾聽民意、汲取民智,共話基層環境治理,有效回應群眾期盼。
比如在處理興東街道某紡織企業投產初期振動噪聲擾民問題時,通州生態環境局邀請該村退休老支書參與調解。他深入群眾聽訴求,走進企業看實情,在“國標”與“民標”之間尋找最大公約數。最終,企業優化方案、加大投入,群眾也認可了企業態度,給予整改時間,實現了環保、生產與民生的“三贏”。
針對一些重大、復雜、疑難環境信訪問題,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充分借助污染防治攻堅、社會治理綜合服務和信訪聯席會議等機制、平臺,建立聯動的信訪攻堅體系,以多元化解的方式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
為規范化辦理、制度化實施環保為民服務,該局制定出臺《南通市生態環境局環保為民服務項目管理辦法(試行)》,每月確定十余個群眾關切的“急難愁盼”事項作為環保為民服務項目。據統計,自2023年8月管理辦法實施以來,已推動294個項目完成整改。
蔣軍表示,該局堅持“及時受理、及時答復、及時公開”的“三及時”原則,以最快、最好、最滿意的方式妥善解決群眾匿名舉報的各類生態環境問題。截至目前,南通全市已公開1151件匿名舉報件辦理情況,變“雙向不透明”為“陽光操作”,主動回應群眾關切,自覺接受群眾監督。
責任編輯:王健
上一篇:青云譜區城管執法局聯京山街道開展垃圾分類入校園活動簡報
下一篇:沒有了

當前位置:





